返回

Nature Medicine | 潘静主任及合作团队:异体CD5 CAR-T治疗复发/难治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Ⅰ期结果公布

2024-10-9

Nature Medicine发表由高博医疗集团北京高博医院、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等机构共同完成的《Allogeneic CD5-specific CAR-T therapy for relapsed/refractory T-ALL: a phase 1 trial》(异体CD5 CAR-T治疗复发/难治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I期临床试验),该研究由潘静、冯晓明为共同通讯作者。

 

l  完整报道供者CD5 CAR-T治疗T-ALL期临床试验数据

因为缺乏有效的挽救疗法,复发/难治性急性T淋巴细胞(R/R T-ALL)患者预后不佳。近年来,CD7 CAR-T的嵌合抗原受体 (CAR)-T细胞疗法在 r/r T-ALL 患者中显示出疗效,但CD7丢失后的复发很常见。

该项研究评估了CD5 CAR-T治疗R/R T-ALL的安全性、疗效和药代动力学。研究纳入了19R/R T-ALL患者,其中大多数患者先前接受过 CD7 CAR-T 细胞治疗疗。CAR-T 细胞来自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主要研究终点是21天的剂量限制性毒性和30天内的不良事件,次要终点是30天后的应答、药代动力学和严重不良事件。  

该研究发现:

  • 安全性方面:该疗法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没有观察到剂量限制性毒性,并且不良事件主要为可控的血液学毒性。
  • 疗效方面:该疗法显示出良好的疗效,所有患者在第30天均达到完全缓解或伴随不完全血细胞计数恢复的完全缓解。
  • 药代动力学方面:CD5 CAR-T细胞在体内持续存在并清除 CD5+T细胞,但CD5¯ T细胞有所增加,但仍低于正常水平。
  • 感染风险方面:严重感染主要发生在输注后30天后未接受后续造血干细移植的患者中,与之前CD7 CAR-T治疗淋巴细胞减少、CD5 CAR-T细胞输注后的CD7 CAR细胞共存或靶向T/B/NK 细胞消耗有关。

此外,该研究还探讨了:

  • CD7 CAR-T细胞与CD5 CAR-T细胞共存的影响。
  • CAR-T细胞的扩增和生物标志物。
  • T 细胞和B细胞减少的动力学。
  • 患者体内CD5基因编辑的T细胞的特征。

该研究为提供了CD5 CAR-T细胞治疗的思路。研究表明 CD5 CAR-T细胞治疗可能是治疗R/R T-ALL 患者的一种有前途的方案,并为未来优化其治疗策略提供了方向,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特别是如何降低严重感染的风险。

l  直面临床难点,持续深耕R/R T-ALL治疗靶点更优选择

鉴于CAR-T细胞疗法在B系肿瘤中取得的突破性进展,越来越多的研究旨在开发新的CAR-T疗法治疗T-ALL,团队也将目光聚焦在CAR-T细胞治疗T系肿瘤上,探索T系肿瘤 CAR-T的更优治疗策略。

         供者CD7 CAR-T治疗R/R T-ALL

20217月,北京高博博仁医院潘静主任团队、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冯晓明教授团队、同济大学医学院张鸿声教授团队等机构共同完成的“Donor-Derived CD7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 for T-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First-in-Human, Phase I Trial”研究在线发表于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IF=45, 该项研究不仅证实了供体来源CD7 CAR-T细胞疗法在R/R T-ALL患者中的早期疗效,更显示出研究在该领域的突破与开创价值。

2023年,有关该项研究长期安全性和疗效持久性的2年随访结果,也已出炉:“Long-term follow-up of donor-derived CD7 CAR T-cell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T-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并于20234月发表于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IF=23.168, 治疗后24个月的无进展生存(PFS)率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36.8%(95 CI13.8%59.8%)和42.3%(95 CI18.8%65.8%),中位PFSOS分别为11.095 CI6.712.5)个月和18.395 CI12.520.8)个月。

         自体CD7 CAR-T治疗R/R T-ALL

CD7为靶点的供者来源CAR-T细胞治疗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T-ALL/LBL)的临床研究,证实了CD7 CAR-Tr/r T-ALL/LBL中具有很高的缓解率。然而,团队也观察到随之而来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感染等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基于此,团队开始逐渐优化CAR-T的治疗策略——为不同的T系肿瘤患者选择更适合他们的CAR-T

对于很多既往未接受过很多线治疗的T-ALL患者而言,他们体内仍能够采集到足够量的正常、健康的淋巴细胞,团队开始着手去为这一类患者进行自体 CD7 CAR-T的治疗。最新研究“Autologous CD7 CAR T cells generated without T-cell pre-selection in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relapsed/refractory T-ALL: a phase I trial”发表于Molecular TherapyIF:12.4),初步探索和揭示无T细胞分选的自体CD7 CAR-T细胞的制备、以及其治疗r/r T-ALL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疗效和安全性达预期。

         供者CD5 CAR-T治疗R/R T-ALL

随着CD7 CAR-T治疗R/R T-ALL/T-LBL相关的临床试验陆续推进,这些患者复发后应如何应对是值得深思的。根据既往的研究提示,CD7 CAR-T治疗后的患者往往以CD7阴性的方式复发,后续的挽救性治疗方式是大家持续关注的问题,是临床必须要去解决的难点。团队探索了T系肿瘤CAR-T治疗的第二个靶点CD5 CAR-T,并对于疗效与安全性进行了初步验证,为CD7 CAR-T治疗失败或者CD7不表达的患者提供了一种补充疗法。这项研究获得学术界的认可并发表于Nature Medicine此前在2023年第28届欧洲血液学会(EHA)年会上,潘静主任团队这项研究的结果入选了大会口头报告。

l  多团队的通力协作,为临床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不同于BCAR-T治疗,TCAR-T的研发应用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应用给患者带来了人为制造的免疫缺陷,那这样的治疗是否能最终成药?是否能给患者带来获益?是团队一直思考的问题,团队也坚信这一领域的研究能够为患者带来重大价值。为此,潘静主任及合作团队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包括靶点的探索、复发及相关机制的研究等,寻求平衡安全与疗效的TCAR-T血液肿瘤治疗的更优解。

该项研究由北京高博医院,北京高博博仁医院,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驯鹿医疗,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证中心、福建协和医院等机构的研究者共同完成。正是团队以患者为中心,解决患者治疗需求的初心与坚守,以及患者的信任,成就了持续突破与创新。

未来,团队也将继续与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深度合作,从而更好地利用CAR-T治疗这一创新手段去帮助更多的T系肿瘤患者。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