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赴沪战肉瘤,多学科协作带来希望
2025-7-12024年2月,32岁的马先生(化名)因腹部不适前往医院就诊,肠镜检查发现结直肠息肉。当时他以为只是普通问题,没想到这成为他之后经历的开端。仅仅两个月后,马先生的症状明显加重,腹部持续疼痛,腹围逐渐增大。5月9日,医院的CT增强检查显示:回肠末端肠壁增厚伴软组织肿块,膈肌、腹膜、肠系膜存在多处转移灶,腹盆腔出现积液。医生给出的诊断是晚期恶性肿瘤,伴有全身转移。
2024年5月最后一周,在病友的推荐下,马先生来到上海高博肿瘤医院,挂号就诊于高博医疗集团骨与软组织肉瘤学科带头人姚阳教授。此时距离他被诊断为IV期横纹肌肉瘤并伴有广泛转移,已经过去了21天。他佩戴着腹水引流袋来到医院,每一步都显得谨慎。
治疗过程:从诊断到初步控制
在姚阳教授的安排下,医院组织了由放疗科主任吕长兴教授、骨与软组织肿瘤科关明主任等专家组成的多学科会诊团队(MDT),根据详细检查结果,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制定了“化疗 + 腹腔灌注 + 局部放疗”的综合治疗方案,并尽快开始治疗。治疗目标是在8个周期内尽可能控制病情。
整个化疗过程对身体是个严峻挑战,期间马先生经历了不少不适和副反应,但他始终坚持按时完成每一个疗程。到了第189天,2024年12月的复查影像结果显示,肿瘤明显缩小,最初12公分的病灶在影像上已难以见到,治疗获得初步成效。
治疗衔接:每一步都需要提前规划
姚阳教授表示,虽然目前的结果令人满意,但肿瘤治疗是个系统过程,任何环节的延误都可能影响后续疗效。由于肿瘤可能产生耐药性,一旦控制不及时,病情可能再次发展。因此在第九次化疗后,医院继续由多学科团队配合,为马先生安排了后腹膜区域的放疗,以保证治疗的持续性和系统性。
最近一次复查显示,马先生腹腔暂未发现复发或转移迹象,尽管胸壁区域出现了单个病灶,但在医生指导下,治疗正在继续推进。
当前情况:逐步恢复中的生活状态
马先生目前身体状况已有明显改善,精神状态稳定,日常沟通和活动能力较前明显增强。家属回忆,起初得知诊断时非常担忧,当地医生也表示治疗前景不乐观,但马先生从未表现出过多情绪波动。来到高博医院治疗后,他的病情逐步稳定,状态也随之变得积极。
家属表示:“我们曾经不敢抱太大希望,但现在一天比一天好,看得见的变化给了我们信心。”马先生也向医院表达了感谢,感谢姚阳教授、关明主任、吕长兴主任及整个医护团队给予他清晰的治疗方案和持续的关照。
图:马先生赠送锦旗,左起依次为关明主任、姚阳教授、吕长兴主任
马先生的经历,是肿瘤治疗过程中一个真实的个体案例。他的治疗历程提醒我们,肿瘤治疗需要及时干预、合理规划和多学科协作。即使面临复杂病情,仍有可能通过个体化精准治疗获得积极进展。希望每一位患者都能在专业团队的帮助下,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