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治疗助力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重获新生
2025-9-222013年,年仅21岁的玲玲(化名)被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自那以后,她不得不与长期治疗、频繁复发和身体外貌的变化抗争。十余年来,反复的病情发作让她承受了巨大的身体痛苦和心理压力。尤其在2024年夏天,玲玲的病情第三次严重复发,出现全身明显水肿和肾功能损害,甚至一度被下达病危通知。传统治疗方式已难以控制,她和家人陷入了困境。
从最初确诊到此后十年的治疗,玲玲多次辗转于各地医院,接受过激素、免疫抑制剂以及间充质干细胞回输等多种治疗。虽然病情曾在一段时间内得到缓解,但复发总是接踵而至。频繁的入院治疗、反复的病痛折磨,让她对未来充满不安。她坦言,最难熬的并不是治疗过程的艰辛,而是青春年华被病魔掠夺,外貌因药物副作用而改变,给她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2024年10月,玲玲在病友群体中了解到CAR-T细胞治疗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探索和应用。经过进一步查询和咨询,她联系了北京高博博仁医院风湿免疫科张亚晶主任。张主任团队在自身免疫病及CAR-T临床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在详细评估后,为她制定了CAR-T细胞治疗方案。
在治疗前,医生们对她的整体状况进行了充分准备,包括控制水肿、改善营养状况和处理相关并发症。随后,她顺利接受了自体CAR-T细胞回输。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低热和骨髓抑制等反应均在医护团队的密切监护和及时处理下得以控制。随着时间推移,她的各项关键指标逐渐改善,肾功能恢复,白蛋白水平明显提升,全身水肿逐步消退。
不久后,玲玲顺利出院,回到家中休养。复查结果显示,她的身体状态持续向好,精神和体力逐渐恢复。不到两个月,她已经摆脱了长期困扰她的浮肿和疲乏,面容恢复自然,心态也逐渐轻松。如今,她正在为重返校园、再次站在操场上吹响体育课的哨声做准备。
医生点评
张亚晶主任指出,CAR-T细胞治疗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改造患者自身的T细胞,使其特异性识别并清除体内过度活跃的B细胞,从而打破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免疫失衡。这为对常规治疗反应不佳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选择。玲玲的治疗效果,既体现了CAR-T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潜力,也反映了团队化、精细化管理对复杂疾病的重要性。
*温馨提示
本案例为真实患者的经历分享,仅用于健康教育。CAR-T细胞治疗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是否适合个体应用需要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综合判断。患者朋友应在医生指导下科学就医,切勿自行尝试或盲目跟风。